Whatsoever_xll

学生乱拍党。

20几岁的自己似乎一直在为青春片买账。

《那些年》是本科和舍友窝在宿舍看的,虽然没有类似的经历,但却哭的稀里哗啦,为女孩子气不过,为两人没走到最后惋惜不已。
《致青春》讲的是什么已经忘记了,只记得依然眼泪汪汪,六七个人一起看的夜场,说多年之后定是值得纪念的青春。
《左耳》这部片子,我只记得剧情十分扯淡,高中生的生活,哪有那么狗血与疯狂,但还是被骗走了眼泪。
《同桌的你》上映的时候我还在济南,还记得电影最后“抢亲”的假想,赚足了我的眼泪,我愿意相信抢亲那一幕才是真的,毕竟跟爱的人走到一起那才是众望所归。
今晚,跟妹妹一起临时决定去看了《后来的我们》。如果换成从前的我,想毕也会哭得稀里哗啦,肯定会责备见清为什么要颓废为什么要冷暴力,为什么追到了地铁站却没有上车,也会埋怨小晓为什么要作,陪伴了那么久至于就这么赌气离开吗?但自己今晚理智到可怕,没有流泪,也没有为两个人没走到最后感到遗憾和心痛。

这么多年我也算是明白了,青春片似乎总在像我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,“错过的那个人才是最好的”。其实两个人走到分手这一步,一个巴掌拍不响,要么被现实打败,要么被冷暴力打败,能被打败,恰恰就说明这并不是最好的。多年后回忆起来,会有心痛会有遗憾,脑海中可能也只留下了彼此的好,但是如果当时坚持下去走下去了,就一定有美好的后来吗?可惜没如果,所以很多人都对错过的没得到的,显得特别执着。

网上有个段子说,“我们的一生,本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,那个曾经想为你上九天揽月的人,也许已经揽着别人睡着了,那个曾经想为你下五洋捉鳖的人,可能正被别人捉奸在床。” 虽然说的有些夸张,但也无毛病可言。从身边的人和事儿来看,无法跟喜欢的人在一起,其实恰恰是人生的常态。但到底什么才算是最喜欢呢?十几岁的初恋?大学期间的热恋?还是成年后为了结婚而爱?

以后的青春片,我也许还是会买账,但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似乎真的已经老到不为所动了,不知道是好是坏,是暂时还是长久。

评论(3)